
图片
图片
曾教授说:“人生最要紧的是生活,而非工作。生活是目的,工作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我还没有领悟曾教授这句话之前,我是用“二分法”的思维来看待工作和生活的。
选择了工作就没法选择生活,选择了生活就没法选择工作,工作成为了生活。
后来慢慢地,在静下心学习思考和感悟体验中明白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是需要平衡的。
人生需注重品德修养和家庭和谐,这是实现生活价值的基础,提升修养、维护家庭和谐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所以,人生命题不是“二选一”,而是“二合一”;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辩证统一”,这就是曾师智慧带给我的内心丰盈和豁然开朗。
图片
图片
01
图片
从儒家经典《论语》中汲取智慧,来化解我们今天的焦虑不安,来指引我们人生的前进方向。
这是曾教授《论语的生活智慧》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这好比我们走过名山大川,看过无限风景,尝过世间百味后,对家的强烈企盼。
因为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属,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给予我们安宁和成长。
通过这本书我们重新了解《论语》的真义,寻找心灵中光明的未来。
图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篇中的这句话,我们都很熟悉。一般解释为:学了知识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知识后再按时复习知识,这个过程是不是愉快,我想每个人心中自有感受。
这句话还有一种解释:
有人从甲骨文中找到答案,“学”是让心灵开蒙,“时”是根据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特点学习不同内容,以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习”是练习、实习、实践的意思。这样的解释是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
图片
图片
02
图片
在《论语的生活智慧》这本书里,第一篇是学天,书里这样写道:
子曰:“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师今译——孔子说:“向大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老师,并常常在生活中实践,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
有同道好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的才学,我也不生气,不就是一位君子吗?
曾师引述——孔子这三句话,被认为是“孔门三乐”。
表示儒家弟子,应该培养这三种乐趣,来增进自己的修养,并使和自己有交往的人也获得安宁,大家和谐相处。
“学天时习之”的“习”字,一直被解释为温习、复习。演变成老师课后指定很多重复的作业,反而降低了学习的乐趣。
孔子一向重视知行合一,学到的知能,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来,进而养成习惯,所以这个“习”字,应解释为习惯。
如果真的习惯成自然,当然令人喜悦。
同道好友,为什么愿意远道来访呢?
最好的理由,便是来到我们这里多少可以得到某些好处。
譬如下几盘象棋,喝几杯好酒,看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书画,或者听到某些难得一闻的道理。
会当主人,把主人当好,客人才愿意来。
同道好友常来往,彼此才有机会互助,共同为未来而奋斗。
图片
图片
03
图片
人最难能可贵的修养。
自己很有名气,满肚子学问,有一套独门功夫,而别人却有眼不识泰山,居然看不出来,自己受到这样的冷落和漠视,仍然丝毫不觉得难过,完全不会生气,应该怎么样,就如常表现。
有些人完全相反,学到的东西,只是挂在口头上,说得十分动听,实际上却全无表现。
亲友一想到他们就头疼,根本不想来往。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便大发雷霆,以此表示不满,警告大家不可如此无礼。
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孔门三乐,而且自己痛苦,也折磨别人,让大家都不得安宁!
图片
生活智慧启示——做人应该愉快地生活,而不是完全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以及感观上的刺激;要获得内心的快乐,最好接受孔子的建议。
自我修持,以期早日获得孔门三乐:
内心的快乐,不能靠别人,最好要求自己而不计较别人是否如此,自然乐在其中。
读到最后,可能你会有疑问,“学天时习之”的“天”字是从哪里来的?
一种可能是,“而”字只是一个助词,没有具体含义,从古代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考虑,“天”字更接近这句话的本义;
还有一种可能是,从小篆字体来考虑,“天”和“而”字形很相像,流传过程中容易混淆。
我个人的理解是,古人对“天”字的使用是有禁忌的,因为“天”是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帝王自称“天子”,使用“天”字可能被视为对皇权的冒犯。
所以以助词“而”字代替,既不影响整体句意,又在字形上十分相似,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智慧呢?不知道你会有怎样的理解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不仅会赞叹圣贤孔子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今天我们还会为曾师贯通古今、烛照未来的智慧而深深折服!
愿曾师智慧像永不熄灭的星火,照亮内心,点亮前路!
作者 | 珍爱。来自山西大同,宝妈,第一次为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体悟到“教育子女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图片
曾教授曾说:
学习要靠自己,但好的老师
能让你少走三十年弯路
人生路上,一本好书、一件信物
或许就能成为改变你人生的转折点
「曾仕强全集·谢师礼」套装
仅剩最后2天
它不仅仅是曾师智慧的汇聚
更是师道精神的延续
典藏自用,启迪后辈
赠人亦显情谊深厚
点击下图,立即请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比较出名的配资平台,配资查询,长沙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