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辽宁舰与山东舰编队同时出现在西太平洋海域时,外军舰机的雷达屏幕上闪烁的不仅是两个移动的坐标,更是一个信号:中国海军已具备双航母协同作战的硬实力。此次远海实战化训练中,歼-15改进型舰载机高频次战斗起飞、应对外军抵近监视的表现,揭开了中国舰载航空兵从“跟跑”到“并跑”的技术跃迁。
双航母返港背后的战略信号
辽宁舰与山东舰编队此次转战黄海、东海、南海及西太平洋,完成了侦察预警、对海突击等核心科目演练。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军舰机多次抵近监视的背景下,歼-15改进型舰载机通过跨昼夜战术飞行和战斗起飞,验证了其快速反应能力。这种高强度对抗环境下的实战表现,标志着中国航母编队已从“单舰训练”迈向“体系化作战”,远海制空权控制能力显著提升。
歼-15改进型的三大技术突破
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取代了早期机械扫描雷达,探测距离提升40%以上,多目标追踪能力可同时锁定10个以上目标。此次演练中,歼-15改进型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跟踪外军侦察机,抗干扰能力得到实战检验。
涡扇-10H发动机的推力提升使舰载机起飞重量增加约1.5吨,作战半径延伸至1500公里。对比美军F/A-18E/F的类似改进,歼-15改进型在短距起降效率上已接近同等水平。
复合挂架与新型弹药整合是另一关键升级。演练画面显示,歼-15可挂载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与鹰击-91反辐射导弹,实现“一机多任务”能力,对海空目标打击效率成倍提升。
歼-15改进型VS歼-16:舰载与陆基的战力对标
尽管歼-16在载弹量(12吨)和航程(4000公里)上占优,但歼-15改进型的舰载适应性更为突出。其折叠翼设计使甲板停放效率提高30%,强化着舰钩可承受6G过载,电磁抗压能力则通过此次远海对抗得到验证。两者协同作战时,歼-15改进型已能承担歼-16约80%的战术任务。
双航母编队的远海作战革命
双航母编队首次实现24小时不间断警戒,此次演练中舰载机日均出动架次达40次,较单航母时代翻倍。体系化作战方面,歼-15改进型与空警-500预警机、055型驱逐舰的数据链协同,成功反制外军侦察。未来,山东舰甲板调度优化或为电磁弹射型航母积累经验,歼-15改进型的技术路线已预留升级空间。
从跟跑到并跑:中国舰载航空兵的崛起启示
从解决“有无”到局部领先,歼-15改进型的跨越式发展印证了中国军工的创新能力。双航母演练不仅是对“全球第二航母力量”评价的回应,更为下一代隐身舰载机铺路。当辽宁舰与山东舰并肩返港时,中国海军已向深蓝迈出不可逆的一步。
比较出名的配资平台,配资查询,长沙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