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中央军委为强化兰州军区领导班子建设,经过慎重考虑后作出重要人事调整:将时任军事科学院政委的肖华同志调任兰州军区,担任第二政委一职。这一决定来得颇为突然,时任兰州军区第一政委的冼恒汉事先并未收到任何风声。当组织部门正式宣布这一任命时,这位在西北地区主政多年的老革命家内心掀起了巨大波澜,肖华的到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他既感到措手不及又充满困惑。
细数肖华的革命履历,可谓战功赫赫、资历深厚。他早年就担任过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等要职,1965年更与杨成武将军共同协助叶剑英元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一度成为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大军区级政委,他在军队人事任免、思想建设等方面都拥有重要话语权。虽然在1967年因故离开总政治部领导岗位,但在七十年代复出后,先后担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等职。此次再度出山执掌兰州军区政委要职,其背后深意令冼恒汉百思不得其解。自1967年以来,冼恒汉不仅长期担任甘肃省党政一把手,还一直兼任兰州军区政委,十年来军区政委职务从未设副职。如今突然空降一位资历更老、威望更高的老领导,这种安排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不安。
按照我军政治工作条例规定,冼恒汉作为军区第一政委兼党委书记,理应在党委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对重大事项拥有最终决定权。最初,他对上级为何要调派肖华、如何定位两人关系等问题充满疑虑。从常规人事安排来看,他确实应该保留第一政委头衔,而肖华则担任第二政委。但上级最终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明确表示,肖华将作为他的副手,协助开展军区各项工作。面对这一安排,冼恒汉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接受。
展开剩余56%这其中有多重考量:首先,冼恒汉与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将军长期存在工作矛盾,两人在作战训练、部队建设等问题上屡有分歧,这一情况中央早有掌握。调任肖华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很可能是希望借助其威望在两位主官之间发挥调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肖华在战争年代曾是韩先楚的直属上级——解放战争时期,肖华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时,韩先楚正是其麾下第四纵队副司令员,这种历史渊源或许能为化解矛盾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冼恒汉当时身兼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等多项要职,地方上要处理农业改革、工业建设、民生改善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常常分身乏术。在这种情况下,上级派专人负责军区政治工作,既是对军队建设的重视,也是对冼恒汉工作压力的合理分担。
然而局势在数月后急转直下。在一次赴京参加的重要会议上,军区及省级主要领导集体讨论了冼恒汉过往工作中的若干问题。经过组织审查,最终解除了他在地方和军队的所有职务,调往北京等待重新分配工作。事实上,他在主政甘肃期间确实存在一些工作失误,面对组织的决定,这位老革命家只能默默接受新的安排。
令人唏嘘的是,这一等就是漫长的五年光阴。当最终处理结果下达时,以师职待遇离休的安排让他难以释怀。虽然后来调整为军职待遇,但这样的结局与他数十年的革命贡献相比,不免让人感慨时势变迁。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我军干部制度的演变过程,也折射出特殊时期高级将领命运的起伏跌宕。
发布于:天津市比较出名的配资平台,配资查询,长沙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