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北碚医院神经外科黄毅主任团队成功开展北碚区首例手术机器人引导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SEEG),精准定位致痫灶,为一位饱受难治性癫痫折磨长达30年的患者有效控制了病情。该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该院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也为更多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治疗新选择。
\n自幼患病,被难治性癫痫折磨三十载
\n患者薛先生(化姓),38岁,自述约8岁起出现癫痫发作,初期表现为每日3~4次、持续数秒的发作,可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薛先生被诊断为癫痫,虽长期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病情始终未见明显改善。
\n近十年来,其癫痫发作频率与症状显著加重,表现为意识障碍、四肢僵直,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月发作达20~30次,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n其间,薛先生曾辗转多家大型医院就诊,效果均不理想。今年初,薛先生癫痫发作进一步加剧,每日数次,即便同时服用七种抗癫痫药物,仍未能有效控制。
\n经多方打听,薛先生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北碚医院求医,最终以“药物难治性癫痫”被收入该院神经外科治疗。
\nMDT团队联合,破局难治性癫痫
\n患者入院后,神经外科联合神经内科、癫痫康复中心开展多学科诊疗(MDT)讨论。
\n癫痫作为一类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疾病,常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往往难以精确定位致痫灶,无法直接进行开颅手术切除。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致痫灶的精准定位是决定后续治疗效果的核心关键。手术机器人引导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SEEG)是通过微创方式植入颅内电极,可持续记录脑电活动,从而准确界定致痫灶范围,并根据实时脑电监测的结果进行热凝毁损,该方法在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的同时精准摧毁致痫灶,达到“定点清除”的手术效果,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n经综合评估,MDT专家团队决定为薛先生实施手术机器人引导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SEEG)。
\n
黄毅主任团队进行术前影像学资料的确认,明确致痫灶。图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北碚医院
\n经术前精心规划和讨论,手术当日,黄毅主任团队在手术机器人精确引导下,成功将脑深部电极精准植入患者颅内病灶,全程无开颅、几乎无出血,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n
黄毅主任介绍,传统脑电图有头皮、颅骨等阻隔,不能获取准确的脑电信息,犹如“隔靴搔痒”,而SEEG技术则能深入大脑,构建一幅全方位的“3D立体图”,使癫痫病灶无处隐匿。
\n
三维重建的头颅影像和穿刺示意图。图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北碚医院
\n术后经过SEEG监测,在电极引导下将射频热能直接作用于毁损癫痫灶,患者无任何不适。随访显示,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抗癫痫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现已康复出院。
\n健康科普》》》
\n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其中600万为活动性癫痫患者,约有30%的活动性癫痫患者属于顽固性或药物难治性癫痫。癫痫猝死是难治性癫痫的主要死亡原因,占癫痫死亡病例的17%;总体来讲,癫痫患者的猝死率超过普通人群的24倍。
\n从临床诊断标准来看,接受正确选择且能耐受(能忍受药物的副作用)的两种及以上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后,仍频繁发作的癫痫,即可诊断为难治性癫痫(也称耐药性癫痫)。
\n黄毅主任表示,难治≠不能治,脑深部电极植入术(SEEG)就特别适用于那些病灶位置深、范围广或多发的癫痫患者。其优势在于:
\n①微创性:无需开颅,仅通过2~3毫米的颅骨小孔植入电极,利于术后恢复;
\n②高精度:电极可直达脑深部结构,精准捕捉传统方法难以定位的病灶信号;
\n③安全性:结合术前影像规划与术中导航,能最大程度避开血管和功能区,降低手术风险。(资讯)
\n原标题:精准定位致痫灶!重医附属北碚医院神经外科开展北碚区首例手术机器人引导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SEEG)攻克难治性癫痫
比较出名的配资平台,配资查询,长沙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